材料学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0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学科和国计民生相关领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和创造经济价值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 新型轻合金加工技术
(二) 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
(三) 有色金属冶金
(四) 特种钢铁材料
(五) 绿色建筑材料
(六)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七) 新能源材料
(八) 计算材料学与动力学模拟
三、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科技创新能力,采取指导老师集中负责,研究生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支撑培养的双重培养方式,同时探索与知名企业、研究所、外校等科研单位建立双赢的联合培养模式。
(1) 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一对一且能分阶段性实施的培养计划,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理论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以理论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本学科的研究生不仅扎实掌握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提升其生产实践知识、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
(3) 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选择适合研究生和专业方向发展的理论课程,对相应课程由研究生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学硕士点安排专业教师集中指导学习。如涉及到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未能安排集中学习,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导师认定的课程学分可以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理论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但不超过1年。论文工作应以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材料学科发展需要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展开,可以和企业外校合作培养,可从第一学年下学期开始,但论文工作总时间应不少于2年。
(4) 发挥指导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作用,指导方向选择和论文选题,培养其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协助和负责指导其顺利进行论文开展和专利以及科研论文发表。
四、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正常学制为3年;鼓励研究生提前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在本领域专业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但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未能在规定学制时间内完成学业,可申请延长修学0.5-1年,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前,应修最低学分 36 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11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 6学分、非学位课9学分。要求课程学习成绩≧80分。同等学力或者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必须申请补修≧2门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课程不计入学分。涉及到本专业具体研究方向的核心课程确需学习但未能安排集中学习,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修,导师认定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计入非学位课程学分。英语cet-6成绩达到520分,或托福成绩达到96分,或雅思成绩达到6分者,可申请免修英语,并可认定相应学分,但不包括专业英语。
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修环节包括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每个环节各记1 学分,共4学分。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学期的10月8日-11月15日,材料学硕士点负责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会,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进行考查,平均成绩良(≧80) 以上才能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学期的10月1日-11月30日,材料学硕士点组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答辩会,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工作进展、工作态度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全方位考查。
(三)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是增长研究生见识,拓宽视野,启发新观点的重要渠道,材料学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5场学术报告 (会议),并撰写不少于200字/次的报告体会。学术会议包括国内外组织的材料科学相关的会议,学校学院专家讲学。研究生作报告≧2次。
(四)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可采取“助研、助管、助教”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实验室日常或设备管理,协助分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进行社会调查等方面。参加实践后,研究生需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实践报告,经导师检查认定合格后记1学分。在职硕士或专业硕士可申请免修实践活动。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研究生质量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以下要求。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对所选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对现有的理论、学科发展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等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贡献作出客观的评价。
(2) 论文应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撰写,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不仅要有合理的研究方案、相关的实验数据,而且要能表明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或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3) 论文结构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 (文献综述)、实验方法 (设备)、数据处理、理论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化、条理清晰化、数据科学化、图表可视化、计量单位国际化。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0字,图表所占空间等同相应文字,其中文献综述不能超过论文1/3,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
(4) 论文不得抄袭,也不得剽窃他人数据,应进行相关的查重检测,且重复率不能超过20%,一经发现抄袭剽窃,取消当年答辩资格。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
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在正式答辩前1个月需提出预答辩申请,并参加材料学硕士点组织的学位论文预答辩会。在此之前需达到论文查重要求,查重率不能超过20%。
(三)学位论文评审
本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参加学校研究生院统一组织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且至少送审2名副教授 (或博士) 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1名硕士生导师。
(四)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双盲评审和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申请答辩。
(五)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撰写学术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以第一作者 (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等同第一作者) 身份在本学科的相关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至少公开发表(青海大学大学第一单位)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论文需接收。
八、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附表: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必修课 |
0305a12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0101a1201 |
自然辩证法 |
40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0502a0901 |
英语 |
216 |
5 |
1,2 |
讲授 |
考试 |
|||
0805a0504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基础 必修课 |
0805b0901 |
数值分析 |
64 |
4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b0502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48 |
3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b0503 |
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
32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b0504 |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
48 |
3 |
1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必修课 |
0805c0501 |
复合材料 |
48 |
3 |
2 |
讲授 |
考试 |
||
0805c0502 |
弹性力学 |
48 |
3 |
2 |
讲授 |
考试 |
|||
0805c0503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讲座 |
考查 |
|||
0805c0504 |
有限元原理与工程应用 |
48 |
3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c0505 |
金属材料加工学 |
32 |
2 |
2 |
讲授 |
考试 |
|||
非 学 位 课(选修) |
0805d0501 |
材料科学进展 |
16 |
1 |
1 |
讲座 |
考查 |
||
0805d0502 |
实验室设备与安全 |
16 |
1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d0503 |
高等砼结构 |
32 |
2 |
2 |
讲授 |
考查 |
|||
0805d0504 |
水泥基复合材料 |
32 |
2 |
2 |
讲授 |
考查 |
|||
0805d0505 |
高性能混凝土 |
32 |
2 |
2 |
讨论 |
考查 |
|||
0805d0506 |
水泥化学 |
32 |
2 |
2 |
讲授 |
考查 |
|||
0805d0507 |
材料失效分析与检测技术 |
48 |
3 |
2 |
讲授 |
考查 |
|||
0805d0508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32 |
2 |
2 |
讲授 |
考查 |
|||
0805d0509 |
无极非金属材料 |
32 |
2 |
2 |
讲授 |
考查 |
|||
补修课 |
0805e0501 |
钢铁冶金原理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e0502 |
工程材料学 |
1 |
讲授 |
考试 |
|||||
0805e0503 |
表面工程 |
1 |
讲授 |
考试 |
|||||
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1 |
3 |
||||||
中期考核 |
1 |
5 |
|||||||
学术报告 |
1 |
1, 2 |
|||||||
实践活动 |
1 |
1, 2 |